股灾教给我的三堂课

作者 | 吴良群 前海鼎业合伙人


2015年6月15日,上证综指收盘定格在5178.18点。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,但这一天,对于大部分当天的A股投资者来讲,一场风暴正悄然走近。


在不到一年之前,2014年7月22日,上证综指拉开大涨的帷幕,一路逛奔,不到一年的时间,上涨1.5倍。期间,无数个股像脱缰的野马,3倍、5倍、甚至10倍以上大幅飙升。无数的专业投资者、散户趋之若鹜,纷纷参与到这场财富盛宴中来。


好景总有时限,凡事皆有周期。


6、7、8月份的股灾,上证综指从最高的5178.18点下挫至最低的2850.71(截止至8月28日这阶段),接近45%的跌幅。其中,无数个股腰斩,有不少甚至跌回到2014年前的熊市阶段。期间的救市、投资者的泪水、宝贵财富的蒸发等一系列道不完的故事,必将载入史册。


作为一个机构投资者,亲身经历了这轮市场,听了不少身边机构和散户的经历,特别是不少在战场“阵亡”的朋友,有不少感慨。


我们究竟怎么避免未来发生类似的悲剧?


1、减少贪欲,坚持合适的投资理念


古希腊历史学家Herodotus(希罗多德)说过:“上帝欲使其灭亡,必先使其疯狂。”


人为的因素有时能阶段性扭曲规律的表象,但长期来看,规律最后还是会回到规律本身应有的轨迹。在过去短短的一年时间,股指和个股的疯狂上涨使大部分投资者忘乎所以,欲望不断膨胀,想一口吃成胖子。在6月之前,不少投资者本来拥有不错的投资回报,但看着不停上涨的市场,没有停下来冷静思考一下市场是否疯狂,不去理会一些已经出现危机的明显信号,抱着“上了5000点就撤”,“一定会上6000点”,“火灾时,我离门口最近,跑得最快”等一系列的侥幸心理。


不少投资者帐上已经有一倍,甚至几倍的收益,但总想“再赚一点点”,而不断上涨的市场让那些落袋为安的投资者在别人眼中成了“有钱都不捡”的“傻子”。


贪欲本是人性,无所谓对错,但过度的贪欲,过度的疯狂,在没有绑好安全带的情况下,极快的车速将会把车内人抛出车外,造成重伤甚至是不想看到的后果。


根据外媒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,在2014年中期之后开户的新股民中,有67.6%的股民学历在初中或初中以下。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仅有约6%,甚至还有5.8%的人是文盲。学历固然不能代表能力,但这调查的数据的确反映出中国散户占主导的现实状况。


在波动性特别大的市场里,更需要坚持合适的投资理念和投资原则,简单地一味持有和简单的追涨杀跌一样不可取。在这一轮股灾下来,我们需要思考究竟自己适合什么投资风格、什么样的投资方式和原则才能让自己保证在这市场活下来,并且活得更好。


投资理念无所谓对错。但从投资史来看,回到投资本质,坚持中长期的价值投资才是长胜之道。波动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知道为什么波动,并被波动拖着鼻子走。在这轮股灾下来,我们应该更深刻意识到,当别人都非常疯狂的时候,当身边冒出许多“股神”的时候,自己反而要沉下心冷静思考。


别人都特别激进的时候,我们选择保守,即使在最后疯狂的阶段被人看起来像“傻子”一样;别人非常保守的时候,我们选择进取,即使大部人觉得世界黯淡无光,而你心中却充满希望。投资是反人性的,大部分时间我们顺势而为,但有一些重要阶段,我们需要逆向思考。


不止投资如此,其实实业也如此。不知大家是否记得李嘉诚的那句话:“稳健中不忘发展,发展中不忘稳健。” 听听常胜将军的话,至少会走少很多弯路。


2、慎用杠杆,不抱侥幸心理


阿基米德说过:“给我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,我就能撬动地球。”


2014年7月底开始的这一轮牛市里,大家对“杠杆”这个词不再陌生。说得通俗一点,在股市里“杠杆”就是“借钱炒股”。其实,杠杆并没有好坏之分。用得好,的确可能“撬动地球”。就像过去十几年购买房子,交了首付,其它月供的钱其实就是杠杆,不仅解决了广大住房需求,还大大促进房地产和经济的发展。就像大部分公司,都会有负债,让公司资金更好运转,提升运营利润率。当然,任何事情都有两面,任务事情都有个度。如果用得不好,用得过度,一旦朝着负面的方向发展,可能玉石俱焚。2008年的美国资贷危机就是前车之鉴,房价下滑导致杠杆变成沉重的负担,只有漫长的时间才能平抑千疮百孔。


这一年的股市,强烈的造富效应让一个又一个投资者赴汤蹈火,都想一天致富。靠本金赚钱的速度显然满足不了大部分的胃口,于是除了通过向券商融资之外,还有不少“艺高人胆大”(艺是否真高有待时间考验)的通过场外高额配资,享受了蜜糖般的快乐。


短短的一年里,融资融券从2014年7月底的4500亿,狂飙至2015年6月初的超越2万亿。更不用说场外高杠杆的配资了。杠杆放得如此之大,速度如此之快,举世罕见。《速度与激情》成为了过去一年里大部分放高额杠杆的投资者的真实写照,不少人开始惦量在哪里购置豪宅,购置名车……继续一路高歌猛进,但却丝毫没有考虑翻车的后果。

相信大家都知道马云讲的“梦想还是要有的,万一实现了呢?”这句名言。大家都把焦点放到“梦想”两个字,都想“撬动地球”,但很少人重点关注后半句中的“万一”。要知道,真正实现大梦想的人总是少数。


过度亢奋的市场,往往也可能暗藏另一个极端。


“黑云压城城欲摧”。股灾以超乎大家预期的节奏悄然而至,以A股20多年罕见的暴跌形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。6至8月,多少“英雄好汉”折戟沙场。大至许多混迹20多年资本市场的公私募大佬,小至身边无数的散户。根据中登公司数据显示,截止至2015年7月19日,持有市值50万—500万元的个人账户有212973个“消失”,500万元以上账户也有近3万个不见踪迹。


在这过程中,不少投资者把杠杆放得很大,其中不乏一些是不仅押上全部财产,还到外面四处融资再放高杠杆。不是他们没意识到市场太热,而是抵抗不住贪欲,并且存在侥幸心理,总想“再赚多一点点就走”,认为暴跌一旦来临,自己会跑得更快,因为自己有专业判断能力,比别人理性,自己离走火通道更近一些。


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”。不是杠杆不好,而是要客观衡量杠杆对自己的承受能力,进行客观的选择。


慎用杠杆,勿孤注一掷。


3、风险第一,知险而后求战


俗话说:“富贵险中求”。要“富”,难免涉“险”。


在股灾6月15日股灾拉开帷幕之前,全通教育已经从最高位下跌接近40%,大家觉得只是个别高估值个股的下跌,并没有意识到大市整体有多大风险,继续冲锋陷阵。没想到最后,“全部被通通教育一遍”。


有些谨慎的投资者五六月份早早离场,或者轻仓参与,回过头来看,这些人是“智者”,但在当时,大概是被看成有钱不赚的“弱智”。


即使是长期牛市,过程中也难免遇到风浪。“前途是光明的,道路是曲折的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

在这轮股灾过程中,不少私募产品净值达到0.7或0.6的清盘线,已经清盘或正在面临清盘危机。因此,即使是机构,在这种股灾中也难以幸免。因此,对于风险需要有足够的警示。


波动不等于风险,对所投标的物没有深入了解,以致坚持不该坚持的,或者没坚持该坚持的,是最大的风险。如果是长线投资,资金是长线的,即使这轮股灾有一定浮亏,但长期而言,如果买的标的是对的,是没有真正风险的。但对于类似私募或者一些资金性质不是特别长线的投资者而言,有时哪怕看得再远,但忽视了过程中难熬的阶段,损失过度,可能就没有机会参与灾后重建,在黎明前轰然倒下。而这,恰恰是风险所在。因此,风险对不同的投资者、不同的资金性质,其定义和理解应该都是不同的。


假设净值是1元,跌30%,则剩下0.7元,需要上涨43%方能回到1元上方。如果跌40%,则需要上涨67%方能回本。而且,从保值增值角度看,回到1元不代表回本,因为还有时间成本、机会成本和通胀成本要考虑。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伟大投资者强调“投资原则,第一,不要亏损,第二,参照第一条”的原因。因此,通过这轮股灾,一定要认真思考自己的风险接受度如何,自己的风险在哪里,有没有真正的风险承受能力。留得青山在,哪怕没柴烧。资本市场弱肉强食,“剩”者为王,活着才有继续创造辉煌的机会。


风险,风险,还是风险,请切记。


股灾进行到这个阶段,是否还有下一步股灾或者股灾从此告别,指数的点位会走到哪里,这些都不容易预测,即使预测,结果也是随机性的。与其去做这些,还不如更多思考股灾中我们究竟学到什么,有什么不应该做的,哪些应该做的,从而帮助我们下一步更好地做投资决策。


历史学家维特克说过,“暗透了,更能看见星光。”投资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,因为一个经济体的发展即使前景再美好,也会有不同的因素(例如全球因素、人为因素、不可抗因素等)在干扰,中间可能会有曲折。但长期看,我们依然相信中国的经济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,有巨大的投资机会。


在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,有时会过于乐观,群体性亢奋导致泡沫过度积聚,有时会过于悲观,万马齐喑导致低价甩卖。作为理性的投资者,在不同的阶段,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,同时严格控制风险,不因过度贪婪和过度杠杆而遗憾地失去长期投资的机会。


正如习总书记所说:“治大国如烹小鲜”。投资也一样,要控制好火候和炒菜的力度,掌握好主菜和调料的份量,才能成为一个好的“大厨”。


黑格尔说过:“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,人们从来都不知道汲取历史的教训。”未来股灾还会再发生,具体时间我们不知道,但可以确定的是,人性未变。


鱼的记忆只有七秒,股民的记忆有多久?群体的本性我们无法改变,但愿作为个体的我们不要“好了伤疤忘了痛”。



分享到
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